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犍为造价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犍为造价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,秦国得蜀中奠定灭六国的基础,而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,这是为什么?
蜀中的富庶其实是相对的。
之所以说蜀中富庶,是因为这里有成都平原,又有崇山峻岭天然屏障,如果发展农业,的确是一块最佳区域,但这种地势也决定了益州这块地方只能作为后方基地,而不能作为主战场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秦国得蜀中后,郡守李冰兴修水利,大力发展农业,使得巴蜀成为了秦国天然的粮仓,而得益于先秦时期巴蜀和关中的水路畅通无阻,巴蜀的兵员粮食可以以最低成本运输至秦国作战的前线。比如司马错伐楚时,就是借助了巴蜀地处楚国上游的便利,粮草可以直接通过水路运输至秦军大营。
战国末期,秦将王翦灭楚时,之所以能够从容的统率60万大军在异国他乡与楚军对峙两年,除了秦国雄厚的陆路运输能力外,巴蜀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路运至王翦大营,也是非常关键的。之所以一直在说水路,是因为在古代,水路运输是最节省人力也是运输量最大的方式。
正因如此,战国乃至秦汉时期,巴蜀始终是作为后方粮仓的,巴蜀百姓可以从容的生产,而不用担心战乱侵扰。东汉末年,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,也正是看中了巴蜀的这一优势,所以才提出了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。
但是这一构想的关键是荆州也在蜀汉手中,因为巴蜀虽然是粮仓,但道路艰险,特别是西汉初,关中一带发生地震,导致巴蜀和关中的直通水道断绝,想要运粮到关中或者陇西一带,必须走陆路。如曹刘汉中之战时,蜀汉就是靠丁男入伍、丁女运输这种近乎饮鸩止渴的方式,才打赢了汉中之战,但代价也是惨痛的,毕竟蜀汉几乎全民动员参与到了战争中,对经济的破坏是巨大的。
而如果荆州在蜀汉手中,北可北伐曹魏,东可顺流直下攻击东吴,可以说,依托蜀汉为基地,以荆州为主战场,可以大有作为。只不过随着关羽败亡,荆州战略要地丢失,蜀汉被迫把益州作为了主战场。这也是为何刘备不顾群臣反对,执意要伐吴的主要原因。
入蜀前,益州民殷国富,沃野千里,为何入蜀后,反倒被诸葛亮说成是“益州疲敝”了呢?疲敝这个词其实主要是指人力、物力受到消耗,百姓疲惫不堪。诸葛亮说这话时,正是北伐前夕。当时的情况是,蜀汉连年征战,先后经历了汉中之战、与吴争夺荆州南部之战、伐吴之战、诸葛亮南征之战。
秦国拥有巴蜀,而席卷天下,统一六国,刘邦据有巴蜀、汉中,而赢得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,那么刘备也占据汉中、巴蜀,为什么只能偏安西南一隅,最后虽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,但是终究二世而亡,为何会有如此的不同呢?
其实这里秦国、西汉与蜀汉的最大区别在于关中,也就是陕西。
秦国之所席卷天下,吞并六国,刘邦能够赢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,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占据巴蜀的富庶之地,更是因为他们牢牢的掌握着关中。
坐拥巴蜀、汉中、关中的秦国最终统一天下
关中是形胜之地,人杰地灵,开发较早,而且秦人耐苦战,有了巴蜀的粮食等物资上的支持,据有关中便可以如虎添翼,从西向东,东出函谷关,高屋建瓴的席卷天下,便可成就王图霸业,但是仅仅占据巴蜀之地,尤其在三国两晋时期,巴蜀之地开发程度不高,那里人口不多,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于中原都偏于落后,尤其是巴蜀之地的特殊地形“蜀道难、难于上青天”仅仅据有巴蜀,对外发展,特别艰难,光是粮秣运输就是一大难题,除非据有关中,让巴蜀作为大后方,否则单单是据有巴蜀之地,必然是难成大器。
诸葛亮北伐路线其实走的还是当年刘邦进攻关中的路线
而且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点是,在战国时代,秦国除了占有关中和巴蜀、汉中的地利之外,其他六国也是彼此之间矛盾不断,秦国各个击破,统一天下;刘邦占据汉中、巴蜀之地时,项羽虽为西楚霸王,但是关中的三王实力不强,很快被刘邦击败,山东齐国、山西的赵国等地战乱不休,项羽后防不稳,所以才为刘邦所乘。
刘邦从汉中北进关中席卷天下的路线
三国时期的蜀汉,虽然占据巴蜀、汉中,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方向,也是首选关中的长安方向,z这和当年刘邦北进关中的路线如出一辙,只不过当初刘邦面对的是项羽在关中册封的章邯、董蘙、司马欣等不得关中人心的三王,而诸葛亮面对是已经统一北方的曹魏***,所以诸葛亮的蜀汉军队基本上没有占据什么便宜,更谈上不占据关中后,向东席卷天下了。
而且从汉中向北进攻强大的曹魏,蜀汉军队需要克服的益州千里运粮、运兵的难题,因为迟迟不能攻占关中,所以偏安西南的巴蜀之地的蜀汉,相对于北方强大的曹魏,也就是“益州疲弊”了。
要说清楚这个问题,得从三个方面阐述:其一.蜀中富庶,这是实情。成都平原史称天府之国,几面环山,沃野千里,河流丰沛,人口密集,物资丰富。秦国就是穿越秦岭长驱直入,夺取了蜀中,抄了楚国后路,将其作为后方基地,才为秦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,使其得以对楚国持续进攻施压,进而最后灭了最后的楚国,统一了天下;其二.蜀中虽是天府之国,水沛粮丰,但其四面环山,位置偏居西南,但与中原更为广阔丰富的地域相比,还是显得“小巧”了些。作为偏安一隅的小***、小皇帝尚且可以,但要作为统治华夏大地的首府所在地,还是处于劣势。当初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与其纵论“三分天下”之计,亦是先行南下,占据荆州益州,实现三分天下局面,然后再东扩北进,进而夺取天下的啊!其三.诸葛亮说“益州疲弊”,说的是经历多年征战,“竭泽而渔”,征丁征粮,天府之国已经疲惫不堪,人力物资都到了几乎穷尽的境地。再加蜀中地理位置偏于一隅,向北隔有大江峻岭,不利于正面向北进攻。因此,诸葛亮不得不率领蜀军,六次绕道祁山,屯兵军垦,伺机偷袭强魏,进而夺取天下啊!可惜的是,此时蜀国已无优势,兵竭粮乏,再也支撑不了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了。蜀国的灭亡已成历史必然!这就是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,最后未能完成天下一统目标的根本原因呐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犍为造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犍为造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