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建筑外排水系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建筑外排水系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严寒地区的平屋面宜***用外排水方式?
严寒地区的平屋面宜***用无组织排水方式。严寒地区的平屋面***用外排水方式易造成结冰冻害。严寒地区由于它特殊的地理,气候环境,建筑屋面排水相应的也有它的特殊规律。如果生搬硬套地用其它地区的常规做法,其结果必然问题很多,后患严重。
为什么国外墙排水用的多,而国内主要是地排水?
对于墙排的问题,国外用得比较多,中国用的比较少,这是建筑结构不同造成的。国外的住宅建筑的卫生间没有沉箱,并且都是同层排水设计,他们的排水管都是沿墙敷设的,所以只能做墙排(也就是说他们的很多排水横管是放在橱柜等卫生设备的后面的,不是暗埋在地下的)。
中国的住宅建筑设计与建设,都是把排水管暗埋或者隔层处理的,做墙排不是必然要求,所有不是很流行,所有很多卫生设备的配套预留也不是墙排
不过,最近也开始流行做墙排水了,不过很多水电工师傅和装修公司的技术规范都是错的,或者说不符合国家规范,有很多瑕疵!
室外雨水排水管道标准?
室外雨水排水管道的标准主要包括管道材质、尺寸规格、设计要点和型式。
管道材质:室外雨水排水管道常用的材质包括PVC、双壁波纹管、钢筋混凝土管或钢肋管等。具体选择取决于管道的尺寸和用途。例如,市政道路小管径多使用双壁波纹管,而大管径则可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管或钢肋管。在建筑小区排水管直径在800mm以下的情况下,也常用双壁波纹管、加筋管等1。
尺寸规格:雨落管的尺寸通常为80mm×100mm或80mm×120mm,塑料管的管径为75mm或100mm。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每根雨落管服务的房屋面积,而雨落管的间距则根据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不同有所区别,分别为8—12m和18—24m2。
设计要点和型式:雨水口的设计应考虑道量汇水点、人行横道上游、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等位置,并适当增加雨水口以适应低洼和易积水地段。雨水口的泄水能力有所不同,平箅式约为20L/S,联合式约为30L/S。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~5CM,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。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~50M,连接管与干管的夹角宜接近90°;斜交时连接管应布置成与干管的水流顺向3。
这些标准确保了室外雨水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,能够应对不同地区和建筑类型的排水需求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外排水系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建筑外排水系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